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学校资讯>>新闻动态

校园信息化论文

浏览:102 日期:2024-03-02

  作为知识型组织的大学内部,其学术文化应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代表的IT文化也必须是创新性的能够符合学术领域的要求。此两方面基于双向动态变化的结合奠定了数字校园发展的建构基础。信息化建设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服务于校园管理和建设。

  (一)服务于高校核心任务信息技术对大学的多个方面都能产生重要影响,但需要分清主次,要利用它与大学的核心任务———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数字校园的一切建设都应以此为中心和主旨来展开。信息技术之核心在于创新而不在于复制。数字校园所追求的是将信息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大学的管理、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中,技术所提供的创新性应用是永无止境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之与大学的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服务于教学双方的交流互动无论在校园中还是在学术团体中,数字校园的首要目标都是要利用互联网来创建一个相互交流与对话的社区,在功能上,数字化也承担着网上考试、网上就业、招生以及相关信息通报等,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可以通过BBS、博客、微信群等来实现。而现在需要做的是,让越来越多的校园成员开始使用并建设其基于网络的交流平台。

  (三)提供更多的数字化共享资源数字校园建设实现了大学各种资源的数字化,并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不同院校甚至不同国家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交流,有助于开展更广泛深入的教学和科研交流。

  (四)数字化本身需要创建相应的支持环境要想支持和创建数字校园,大学首先需要创建一个与之相应的政策与组织结构。“在理想状态下,应建立一个专门的技术支持部门来为各个院系服务,形成一个网络咨询委员会和“红色意见领袖群”,制定数字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在学院的每一个重要部门中都培训一名技术专家,并在学校设置相应的管理人员。与此同时,若想使校园各成员在各自的工作及学习中充分利用数字校园的成果,适当地教育与培训同样不可缺少。

  (一)建立可靠的信息控制系统要成立专门的安全信息管理机构,建立校园公共安全信息平台,完善公共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培养高素质的安全运行维护队伍。高校可以组建一支以学生为主体的安全运行维护队伍,由网络中心统一领导、专业老师负责,对学生等用户进行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加强校园网的管理和维护力量,力争对突发安全事件做到及时响应,快速解决,保证校园网方便、快捷、规范地运行。制定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管理贯穿于安全防范体系的始终,是保证网络安全的基础。各部门配备专职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建立信息安全责任制度和工作章程,负责并保证组织内部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及时进行漏洞修补、定期软件升级和定期安全系统巡检,保证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同时必须制订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并遵循可操作、动态性、管理与技术的有机结合等原则,使校园网的信息安全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利用多种形式进行信息安全教育。高校应利用多种形式进行信息安全教育:一是利用行政手段,通过各种会议进行信息安全教育;二是利用教育手段,通过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讲座等进行信息安全教育;三是利用学校传播媒介、舆论工具等手段,通过校刊、校报、校园网络、广播、宣传栏等进行信息安全教育。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信息安全是高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头等大事,除先进的技术、完善的管理外,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是保证高校信息安全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二)海量数据管理能力教学信息系统软件承担着海量空间数据的应用和管理能力,需要具备足够空间的数据管理、更新和服务能力,才能保证图文一体化的数字校园管理系统正常运转。数字校园管理系统中的教学基础数据、数字监控数据等海量数据的频繁调用,海量数据管理能力是保障数字校园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技术。

  针对上述问题,加上现在学校整体的信息化水平,每个部门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根据MIS发展阶段的著名理论—诺兰模型的阐述,这种状况是符合MIS发展规律的),就人事部门,建设行政事务管理为主,决策支持为辅的信息系统是实事求是的选择。其主要框架为:

  1该系统的核心是实现人事部门的办公信息化,集中管理人事基础数据,管理日常业务,包括人事部门信息,所有教工信息,薪资福利、保险等信息。该系统的外延是与校内各相关系部、教工的接口,包括以下几部分:(1)与各相关系部之间的信息交换:人事将每月工资的表格传递给财务,学期末教务将代课情况传递给人事等;(2)与校级管理人员之间的接口:各级管理人员可以直接查询权限范围内的教工信息;(3)与普通教工的信息交互:人事可以向教工及时信息,同时教师可以向人事及时提交反馈信息。

  2基于对应用和信息安全两方面的考虑,系统拟采用C/S(Client/Server)和B/S(Browser/Server)相结合的模式。人事专职人员和系统管理员可以基于C/S模式对数据库信息进行直接管理,其他人员则通过B/S模式进行访问。

  3B/S模式下人事网站首页设计是关键,需要信息布局合理且界面友好。内容应主要包括公告栏便于及时人事信息,登录窗口便于教工及校级管理人员登录并进行相关的应用,政策文件栏便于教工了解人事政策信息,友情链接栏链接本校、省教育部门、友好学校的网站。

  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MIS的不断完善,更需要管理体制和人的不断成长。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MIS和人事业务流程相互促进,共同向前发展。在MIS的实践应用中,一方面满足人事上不同的信息需求,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应逐步加深人对现有业务流程的理解,发现问题,为改进业务流程积累经验,然后再反过来不断完善MIS的功能和人性化设计。这样,MIS和人事业务流程就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

  2加强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信息是制定政策制度,组织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信息安全出现问题,那么建立在这之上的所有行为都是无意义的。信息安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保证,例如权限设置,输入验证码,服务器安装杀毒软件,网络中设置防火墙等等,更重要的是建立并完善安全机制,加强安全意识,道德规范,和具体的规章制度。

  3有意识地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业务沟通,例如统一文件传输格式,为学校统一整合各部门信息系统做准备。

  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北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当代大学生校内媒介接触行为特点校内舆论环境影响研究”(20082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赵明,男,江汉大学校报编辑部编辑,主要从事新闻出版与传播学研究。

  摘 要:网络时代下,要充分认识校园网络媒体的特点和对校园舆论的影响,通过网络媒体开展对校园舆论的有效引导,牢牢地把握政治思想教育的主动权,构建起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园舆论环境。

  网络作为新兴媒体,以其传播快、信息量大、覆盖广、交互性强等特点,已成为报纸、广播、电视外极为重要的第四媒体。据调查,当代大学生最经常接触的媒体就是网络,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进行沟通和交流,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发表观点的重要媒介。高校网络媒体作为校园里的一个主要媒体和重要信息源,发挥着宣传、引导和活跃校园文化的作用。要掌握高校校园舆论的主动权,必须充分认识网络媒体的特点及其对校园舆论的影响作用,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占据网上舆论的制高点,成为引导和影响校园舆论的重要力量,让其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校园和谐、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

  高校网络媒体主要有新闻网站、各学院、部门网站、各专题网站,还有BBS论坛等。各网站信息的受高校宣传部门监管,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从目前国内各高校网站来看,校园网络媒体全面展示了学习、工作、文娱活动等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校园里涵盖范围最广、最受欢迎的主流媒体之一,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校园网络媒体与其他传统媒体相比,有着较大的传播优势,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传播迅速。通过数字化传播,不受时空限制,信息上网时用户就可同时使用。二是传播范围广。网络可以不分地域、疆界,互连互通世界各地。三是内容丰富。网络可以不限量随时贮存和传播信息。四是检索方便。用户可以需要随时随地查询,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五是多媒体传播方式。网络媒体可以用文字、图像、声音等组合方式,构建多媒体化传播平台。六是交互性。网络媒体的用户不仅仅是接收信息的受众,也可能是者,具有很强的参与性。

  高校网络媒体贴近师生生活,成为校园舆论导向、新闻传播、宣传教育的重要媒介,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的重要平台。如开设学科专业网站,可以对课本、课堂知识予以丰富和补充,以更好地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就业信息网站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BBS论坛以网络的虚拟性帮助大学生宣泄情感,有效地解除郁闷,扫除心理障碍。

  作为校园内重要媒体,网络媒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引导的有效载体,担负着宣传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校网络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参与校园生活、沟通信息的平台,成为大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校园媒体,拓展了传统舆论空间,对整体校园舆论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利用其对校园舆论的积极影响,化解消极影响;如何加强建设,利用好网络媒体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1.据调查显示,笔者所在学校学生通过校园网了解学校信息的占比76.84%,这些新闻信息往往主要被转载到校园BBS论坛进行讨论,47.25%的人经常在BBS论坛发言,对遇到的问题表达意见。校园BBS论坛为在校生提供了交流思想的平台,也成为释放不良情绪的最佳途径,同时校园BBS等网络平台使大学生的意愿意见得到线.校园网络媒体成为学生自由表达意愿意见的平台,也使得高校管理者能及时对正确言论予以支持和肯定,对涉及影响社会与学校稳定的传闻、流言作出及时的回应和解释,对少数学生的模糊认识,进行引导,以增强校园舆论引导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感染性,从而促进校园和谐氛围建设。

  3.通过校园网络媒体,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与交互性强的特点,把校内外各方面热门话题,以“议题设置”的方式放到BBS等网络媒体上,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帮助他们提高认识,使网络媒体在舆论导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校园网络媒体能够强化舆论影响,形成良性校园舆论环境,促进学校工作,但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受社会思潮影响,使学生在校园BBS论坛等网络平台上发些宣泄型、非理性情绪的言论,扰乱校园视听,使网络媒体成为一把“双刃剑”,对高校校园舆论产生消极影响。

  2.学生在校园网络媒体上谈论的主体泛化、观点分散,不利于校园舆论的控制和引导。网络环境下,用户可以非实名注册登录,随时言论信息,成为舆论的制造者,社会及校内外热点问题所引发的各种各样的讨论观点几乎都可以在网上有所反映。加上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性,使得类似传统媒体“把关人”的把关作用被大大削弱,这样也就增加了高校对校园舆论引导的难度。

  3.通过校园网络媒体,学生对学校工作中的不足发表意见与建议,但网络舆论容易被放大,学校的解释与回应往往得不到理解与支持,加上网络传播的迅捷与开放性,容易引发社会关注,造成学校工作的被动,甚至形象的受损。此外,网络媒体作为校园新兴媒体,受一定条件限制,使其在传播形式和内容上很难紧贴时代的发展,与大学生信息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使得高校对校园舆论的导向能力产生不足。

  高校网络媒体在引导校园舆论时,应按照道德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有效引导。在对网络媒体的管理上,首先,要坚持理性的引导原则,将校园网络舆论带入到理性的道德层面;其次,要尊重和保障大学生表达言论的权利和自由,并从学生校园学习、生活需求上出发,尽量满足其舆论诉求。在实际层面引导中,一是要以正面回应为原则,对具体问题主动分析和评价,而不要采取消极回避态度。并通过诱导,以恳切而恰当的语言将网络舆论加以正确引导;二是要以针对性为原则,即对不同类的信息使用不同的引导策略。对于意见性的信息,要将两面道理都放在校园网络媒体上,采用“两面说”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甄别,以获得正确的结论。

  党的十召开后,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好校园网络媒体引导校园舆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

  一是要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要建设好校园新闻网站、校园BBS论坛等主要媒体,开通学校官方微博,丰富各媒体资讯内容,以形成影响力,在校园网络舆论引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可建设专门的高校思政教育网站,将思政教育内容放到网上。如江汉大学开通了“延安精神研究”网站,传播红色文化同时,起到了一定的育人作用。可以通过建构网上文化精品库,如诗词、摄影鉴赏、艺术作品展示等,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的熏陶教育。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媒体,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江汉大学通过校园网及BBS论坛开展活动标识设计征集、新生征文等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同时,对校园网络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是要做好舆情分析,加强网评力度,以营造健康舆论氛围。要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关注焦点,掌握校园舆情信息,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校园网络舆情收集与分析队伍,以便舆情动态全面把握,在引导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在广泛收集网络评论信息基础上,经整理成文,提供给学校管理者,为学校管理提供参考。另外,为增强网评力度,可组建评论员队伍,应由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干部组成,及时对国内外社会重大时事及校内外事件进行评论。同时,针对重点、热点问题,组织采写一批说服力强、有深度的评论文章,放在网络上,引导评论导向,对校园舆论提供良好引导。

  三是要发挥校报等传统媒体优势与网络媒体形成互补,辅助引导校园舆论。校报、校园广播、电视台等校园媒体与网络在传播规律上有所区别,可以采取各有侧重的宣传策略,在时间上、内容上互相配合、呼应。新闻网及时消息,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对于校内新闻事件,校园新闻网、BBS论坛、微博等网络媒体要把握话语主导权,在第一时间发出“声音”,及时消除各种不实言辞的破坏性;校报可以跟进策划深度报道及专题报道,为大学生提供全面、正确的信息,对于校园网络上的正确舆论,逐步放大加强,加强正面宣传,为促进学校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保障。

  校园BBS论坛是高校网络媒体中最开放、互动性最强的区域,也是校园网络舆论的主要来源,因而要做好校园BBS的管理工作是进行校园舆论有效引导的最重要途径。

  首先,要制定一套校园BBS管理制度,包括管理规则和安全运行条款,并从具体操作层面制定相关的BBS论坛注册、信息规定及监察和管理办法,等等,以确保校园网络舆论的正常发展。同时,要配备BBS论坛的专职管理员,应由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职工担任,还可以从学生中选拔一些素质较高的学生干部担任兼职管理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BBS管理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握网络论坛热点话题的正确导向,引导舆论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其次,论坛管理员可以在论坛上主动设置议题,围绕校园热点话题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发挥好学生管理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以学生自身的认识角度积极与论坛成员就热点话题进行交流,给予适当引导。在这种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要注意讲好“两面理”。即不回避一些有矛盾、争议的话题,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通过讲“两面理”,让有着较高教育水平的大学生自己找出正确的观点。这样,也可以避免因光讲“一面理”的说教而产生的学生抵触情绪。管理员通过主动、积极的交流予以引导,确保了网络舆论的健康和积极向上。

  最后,要从技术上做好校园BBS监控。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能控制网络信息的技术与软件,要防止类似“黑客”等非法用户利用BBS软件及网络漏洞,破坏网络BBS论坛安全,篡改或不良信息。要及时升级BBS软件,从源头上断绝网络安全漏洞。此外,对于信息的管理,要使用技术手段进行过滤。使含有不良信息及制造诽谤、谣言的帖子通过设定“关键词”的方式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过滤,使其无法上网。以完善的技术手段作保障,确保校园BBS论坛的健康与纯洁。

  目前,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存在着有害信息污染、侵犯知识产权、人际情感疏离以及道德认知偏差等方面问题,必须做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让学生文明使用网络,从而实现高校网络媒体对校园舆论的有效引导。

  首先,要制定网络道德教育规划,通过在校开设网络文化与网络伦理方面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制定网络道德规范,使大学生在校使用网络时,能够遵守规范,防止散布谣言、危害网络安全等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既从教育与规范上对大学生予以网络道德教育的引导。

  其次,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容易出现逃避现实、麻痹自己及诚实信用缺失等网络伦理问题,同时对于网络舆论,有一种盲从心理,必须通过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养,以避免因不健康的心理带来的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

  最后,要提高大学生在使用网络中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网络不良信息,就要教育大学生对待各种网络信息要认真鉴别,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要被各种信息所湮没,要有意识提高自己的信息识别能力,且不散布网络不良信息。同时,要通过教育宣传让大学生树立起责任意识,自觉地遵守网络有关法律法规,做一名守纪守法的网络使用者。

  目前,高校传统媒体对校园舆论的引导已显示出较大的局限性,网络使信息流通的开放性大为增强。如何发挥好校园网、校园BBS论坛、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在校园舆论中的作用,对校园舆论进行正确而有效的引导,是网络时代下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管理服务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因而,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校园网络媒体的特点和对校园舆论的影响,创新宣传工作的模式与方法,利用好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做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好校园论坛、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等工作,从而营造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舆论环境,增强校园凝聚力,牢牢把握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形成共同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 王玲玲.大学生网络舆论特征及其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6(5).

  近些年,部分高职院校率先投入巨资,启动数字校园(或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2012年,教育部为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组织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其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数字校园建设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提升、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高职数字校园建设的成果之一,关于高职数字校园研究的文章也在各类期刊杂志中发表。因此,对高职数字校园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目前各职业院校建设数字校园的主题与内容,将其作为反映高职数字校园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一面镜子,为建设者和研究者提供合理的导向和建议,促进高职数字校园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对高职数字校园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力求回答以下问题:(1)高职数字校园研究的主题与内容主要有哪些;(2)高职数字校园的研究是如何进行的;(3)高职数字校园未来将如何发展。

  在CNKI中国期刊数据库中以如图1所示方式检索,返回248条记录(检索时间为2013年11月30日,2013年尚不完整)。

  (1)研究主题与内容分析部分: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通过阅读文献,进行各年份发文统计,分析高频关键词、研究主题、引入的新概念及新理论。

  (2)研究方法分析部分: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通过阅读文献,分析研究所用方法、核心期刊发文分析、基金资助论文分析。

  如图2所示,按照检索条件,2004年起高职数字校园的文章才陆续在期刊上发表,以后逐年上升;2011年发文量稍有回落,2012年又大幅跃升。我们注意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正是2012年的。

  一个领域的核心术语一般会被人们反复使用,故可依据关键词的出现频次统计与排名来发现高职数字校园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

  作者通过拆分论文信息中的关键词部分,依据普通词汇表清除关键词中普通词汇的部分(如“设计”、“现状”、“应用”等内涵不明确的普通词汇所表达的关键词),并对关键词的文献频次进行统计,按文献频次逆序排列,选取文献频次不低于3次的关键词,共计120个。这些关键词特别是约前10位关键词(频次大于10),如数字化校园(118)、高职院校(78)、数字校园(22)、信息化(22)、校园网(20)、信息化建设(18)、建设(18)、数字化(18)、高职(14)、教育信息化(13)等可直观反映出高职数字校园研究的研究重点。通过分析前10大关键词发现,它们其实就是三组同义词:其一是高职院校、高职;其二是数字化校园、数字校园、信息化、校园网、数字化、教育信息化;最后是信息化建设、建设。组合起来正好体现了当前实践及理论研究的主题:高职数字校园建设。

  通过阅读文献,笔者们发现,高职数字化校园研究的论文主要分为三类:综合论述型、建设案例分析及总结型、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其他研究型。

  其中,以综合论述型文章为主,占总数的74.4%。这类文章主要讨论“什么是数字校园”(如数字校园概念、内涵、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等);“为什么要建设数字校园”(如建设数字校园的意义、目标、宗旨等);“如何建设数字校园”(如规划设计、顶层设计、建设方案、建设内容、建设架构、建设原则、建设策略、建设途径、建设方法、建设难点及解决办法、需求分析、建设模式、数据流、保障措施等)。[1][2][3] 笔者们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基于上文高频关键词间的共篇关系,绘制以“数字化校园”为中心的知识网络图,如图3所示。从图3中我们可以直观看到围绕数字化校园的各种研究内容,从区域1、区域2、区域3依次为“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类线则是一些最新技术。

  第二类文章是作者基于所在院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实践所做的分析与总结,占总数14%。这类文章大多结合各院校自身的建设经验,描述数字校园建设的背景,总结建设的过程以及具体建设内容,并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可行性建议。[4][5]

  第三类文章是作者基于数字校园所做的其他研究,如安全防范、学习模式、教学与科研工作、教学资源库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学生信息素养、高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新模式、英语教学设计等。这类文章最少,只占总数的11.6%,说明高职数字校园现阶段以建设为主,推广、应用并对其它领域产生明显影响仍有待时日。[6][7]

  部分研究者在研究高职数字校园时,引入了新理论,使高职数字校园理论的研究更加丰富、深入。

  通过分析文献,我们发现目前高职数字校园的文章多为综述类文章及建设经验总结的文章,这两类的文章占总数的88%以上,所采用的方法均为基于文献资料分析或实践经验总结的方法。

  表中核心期刊、CSSCI、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等分类是采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分类方法;其他期刊指的是这四类期刊之外的普通期刊。如表4所示,前四类期刊计50篇,约占总数的20%,比重偏低。而且我们注意到在核心期刊、CSSCI中发表的文章是在2008年之后才有刊登。

  如表1所示,获得资金资助的论文计44篇,占总数的18%,基金资助水平也较低。

  通过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目前高职数字校园的研究主题集中在高职数字校园建设上,研究者们主要回答什么是数字校园、为什么要建设数字校园、如何建设数字校园等三方面的问题。这说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数字化校园工作主要在建设阶段,主要内容包括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数据中心平台、各类应用系统、数字教学资源以及相应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的建设。

  未来,随着新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等)的应用以及各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完成,随着数字校园工程的推广应用,对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会有更多的新概念、新理论被引进,基于数字校园应用的研究主题会越来越丰富。

  研究发现高职数字校园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文献资料分析或实践经验总结的方法,核心期刊中发文较少,资金资助水平较低,说明当前高职数字校园的理论研究整体水平不高,仍有待加强。

  我们也发现国家政策导向对此项研究影响很大,这从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出台后,当年的数就达到统计的峰值(如图2所示)。未来,随着国家相应文件的出台,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数字校园建设,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将越来越丰富。

  首先,部分高职院校的数字校园工程率先实施,有些还获得教育部的认可,这些高职院校的示范作用明显。其次,2013年9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该规范的实施,必将“规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

  [1]刘颂.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难点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143-144.

  [2]史玉琢.高职数字化校园建设探析[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86-87.

  [3]董菲,谢树晓.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方向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9):11-13.

  [4]赵喜林.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7):65-66.

  [5]李志奎,姚争儿.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机制探讨和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1):62-65.

  众所周知,微信软件是在2011年由腾讯公司创建的。据不完整统计,截止2013年10月,微信用户已经超过6亿,可以说微信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大型社交软件是毋庸置疑的。公众平台得以构建,有赖于微信软件具有提供图像和文字的功能,微信公众平台也成为了一个能够进行信息传播的阵营。高校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实现校园信息资源的广泛性,共享性以及便捷性,它推进了高校各个学院,学生会以及社团信息的以及文化精神的传播工作,以及师生共同价值观的塑造工作,促进了高校的整体发展。

  从广义上讲,高校校园文化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走进大学校园我们发现大学的生活是绚烂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各种各样的。只有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才会将院校的精神发扬光大。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在公众微信平台上创建了订阅号,高校公众平台管理者定期定时的向微信用户的学生群体群发消息。就的信息而言,要求它具有丰富性以及权威性,正因为公众平的信息资源满足了以上的特点,才打通了高校传递校园文化的渠道。

  例如重庆工商学院的新闻媒体中心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上抢先了《重庆工商学院2016年单独招生章程》。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对外介绍了本院校的创建以及发展征程,各项办学形式,在本年度的招生范围和招生对象。另外利用公众平台信息资源共享的属性,该工商学院对外单独计划招生2000名,并且以图文的形式展示电子技术专业,计算机类专业以及机械加工类等专业的招生人数以及各个专业各学年学费的收取金额。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有效的应用了本院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宣扬了本校优良的校风校貌以及悠久的校园文化,使2016届的考生的该院校专业的选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帮生成长的同时,对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校园文化的广泛传播也具有推动的作用。

  微信软件中信息资源的有效传播建立在切实的人际交往的基础上,微信用户可以将微信公众平台上看见的信息转发给好友,也可以通过在朋友圈分享的快捷方式,使自己全部微信好友对信息实现理解的目的。在这个全新的时代,我国高校大多数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趋于同一水平,他们乐于通过微信平台自己对一些热点话题或者是事件评论,相互平等的交流自己的观点。因为微信平台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应该积极避免甚至是消除舆论的产生。在文化建设中,高校构建长期的微信舆论检测机制,这样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就能够做到及时的把握和掌控了,微信公众平台对已经的舆论言辞及时的做出引导,这样就有利于我国高校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的打造工作了。

  例如,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在2015年10月份面向在校大学生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活动公告,使学生知道了该活动的主题是“青春自强・励志华章―我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代言”,并公布各个称号的奖金数额。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很多学生可能会萌生胜利者是通过“走后面”,“托关系”的渠道在竞赛中获得优势的想法,这样校园舆论就会产生了。一些消极不健康的观念可能会传得沸沸扬扬。此时工商职业学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就能够将其自身的效果彰显出来,它明确指出此次活动严格的报名条件,并公示活动的寻访层次小到报名者所处的院校的寻访阶段,大到国家的寻访阶段,该活动的任何一个点滴的细节都是公开的,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只有通过工商职业学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对活动的规则以及流程进行,才会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心理的疑虑,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彻底铲平院校校园舆论的风波,构建竞争力强,和谐宁静的校园文化环境。

  从文章的开端我们就介绍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向微信用户推送图像以及文字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这个平台的建立明显的增加了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机会。它这一性质在很大成都市,提高了人们对微信软件的使用频率,有利于增强我国高校大学生对微信平台使用的依赖性,调动在校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欲望,树立他们构建优美校园文化的信念和决心。

  例如,去年“文章出轨”的事件给社会青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满足高校大学生释怀的要求,院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就可以开展投票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该事件的看法,有的学生可能对文章的行为呈现唾弃的态度,而有的大学生可能真正的理解文章的所处环境,依然支持文章日后事业的发展。所以说,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使我国高校大学生实现了对外交流的梦想,提供了他们想说就说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平台第一时间了解偶像或者名人的最新资讯。也就是说,微信公众平台的有效构建丰富了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从广义上讲,平台的打造丰富了院校的校园文化,促进了院校全面发展的工作进程。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精神文化的建设,它散发的能量是极为强大的,促进院校优良的校园精神面貌的形成。正因如此,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应该积极的抓住官方微信对文化信息的传播功能,对信息资源的交流功能,以及对学生健康思想培养和引导功能,向师生推送高质量的信息资源。长期坚持下去,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就会成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它推动着校园精神文化传播的速[2],全面的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建立优良的校风校貌。

  [1]刘敏斯,陈少波.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韶关学院学报,2015,